革命老区换新颜:“小苹果”打造脱贫致富“大产业”-专题活动-

革命老区换新颜:“小苹果”打造脱贫致富“大产业”

发表日期:2017-08-07浏览次数:3094次

近日,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在陕西洛川召开。洛川位于延安南部,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核心地带。多年来,延安市立足资源优势,不断扩大种植面积,探索多种栽管模式,全市13个区县全部成为省级优质苹果基地县,全市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,实现产值近百亿元,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.5%,年人均果业收入5000元以上,为精准脱贫奠定了产业基础。通过发展苹果产业,赢得贫困群众的信任,调动贫困户积极参与,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20.52万减少到3.83万,贫困发生率由13.2%下降到2.4%,把“小苹果”打造成为脱贫致富“大产业”。 

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,多年来,延安立足资源优势,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级带着一级抓,坚持发力坚定不移走小苹果大产业扶贫之路,有效保障贫困农民稳定脱贫,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共赢。如今,延安“洛川苹果”已经成为陕西苹果的代表符号、中国苹果的风向标,世界苹果的聚焦点,老区人民精准扶贫的“摇钱树、幸福树”。 

多年来,通过搭建会展贸易平台,做强洛川苹果品牌;建立信息服务平台,引导果农适时销售;建立电子商务平台,实现多渠道销售;建设冷链仓储设施,实现果品储藏增值;搭建农资供需平台,降低果农投入成本。依托西部农资交易市场和农机具批发市场搭建农资经销平台,组织农资经销商与农民合作社、农户对接,推行集中配送模式,降低农资价格,给果农让利,使农民以较低价格享受产品配送及技术服务。 

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,全县95%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,60%的果农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,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超万元。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还专门为贫困农户提供劳务就业、苹果代贮、代销服务、农资配送等特殊扶持,直接带动当地305户贫困户走向致富路。 

建立“基地+专家+果业服务体系+示范园区”的推广体系,集成示范新品种、新技术30余项,指导建设示范园2万余亩,辐射推广综合栽培技术100余万亩,推广苹果新品种(品系)延长红、蜜脆、富士冠军、金世纪、早熟富士等5个;为全市普及“大改形、强拉枝、减密度、有机肥”四大技术、建设“果、畜、沼、草、水”五配套生态果园发挥了重要作用,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转化为农民的现金收入,鼓起农民的“钱袋子”。 

发挥西农大专家技术优势,把场站建成果农及贫困户的技术学习实训基地,先后举办各类培训会800多场次,培训果业科技骨干8000多人次,果农12万多人次,为产业发展、产业扶贫提供智力支持。结合产业精准扶贫,试验场还实施“一对一”技术帮扶,解决贫困户无技术的脱贫难题。贫困户刘百录,就是通过手把手传授技术,实现精准脱贫。 

一村一品,产业带动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该村发挥地处苹果最佳优生区的优势,改粮为果,全力发展苹果产业,先后三次组织大规模建设果园,基本实现家家有果园。近年来,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,实行挂牌管理和电商销售,果农获得了更多的增值收益。“一户一亩苹果园,不愁脱贫过好年”,小苹果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“摇钱树”,村民告别土窑洞,住上洋楼房,开上小轿车,实现了昔日“穷窝窝”到今时“富裕村”的华美蝶变,圆了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淳朴梦想。 

标准生产,提质增效。洛阳村现有国家级标准园1100亩。实施树形和密度动态管理,推行“果园间伐”措施,培养高光效树形,实现减密通风,挖掘果树生产潜力,促进稳产、提质、增效。实施多元免耕覆盖及肥水一体化技术,推广三叶草、豆菜轮茬间作,配套节水灌溉设备,推行肥水一体化,实现培肥地力及肥水高效利用。实行生产档案过程可追溯,推行“二维码”贴标,给苹果“上户口”。